熱門搶購-理想主義的年代:我的政治軌跡
在冷門的書籍也可以在網路書店裡找到!!
博客來社會科學-政治分類熱門叢書
在網路上爬文好久 終於找到[理想主義的年代:我的政治軌跡]的詳細介紹
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內容簡介
凡走過的,必留下痕跡。
這些年來,隨著中國的逐漸強大,民主和理想主義逐漸成了被人淡忘的概念,犬儒主義和經濟決定論正在形成中國新的主流價值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從事反對運動面臨著很大的挑戰。 我把自己這幾年從事反對運動的過程中,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與聲明整理出來,也算是對各種問題的一個總的回應。
雖然是「我的政治軌跡」,但是這條軌跡並非我個人的一條道路,它實際上也是與中國問題,中國的發展,中國的未來,也包括兩岸關系,緊密聯繫在一起的。這些年來,我比較注重去思考的問題包括:回顧歷史,極權主義的基礎是什麼?如何才能走出極權主義的陰霾?作為反對派,如何才能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批評意見,讓人民多一中政策上的選擇?臺灣的民主發展,將要如何影響中國的變化?或者反過來,中國的變化,又將要如何影響臺灣?而我們,又要從臺灣的民主化道路中學習到什麼樣的經驗教訓?最近幾年,一個新的問題也在引起我的注意,那就是所謂「中國模式」的問題。挾著龐大的經濟實力,中共正在向全世界,也包括臺灣,傾銷這樣的價值觀,就是「為了經濟發展可以犧牲一切」,或者說「經濟發展的價值高於一切」。這就是所謂的「中國模式」的基本特點。這這樣的模式建立在經濟決定論的基礎上,抹殺了人的存在意義,降低了社會的道德標準,是一種邪惡的價值觀。不幸的是,這樣的模式,價值觀,正在慢慢彌漫,不要說臺灣,就連西方國家一些政要也逐漸接受。這是對人類文明的重大挑戰,但是,今天又有多少人看到其危機所在呢?
這條路,我還是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。我將繼續堅持做一個溫和,堅定,有建設性的反對派的立場,立足於理想主義的精神基礎,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中國面臨的具體的民生問題和制度轉型問題,把批判的激情轉移到制度設計和規劃上,爭取為未來的中國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生活秩序。
我相信多年以後,當自由的火種照亮中國的那一天,我們回過頭來看當年為了追求民主曾經付出的艱辛與代價,會清清楚地看到今天的堅持的意義。
-----王丹
作者簡介
王丹
男,1969年2月26日生於北京,祖籍山東。1987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,1988年9月轉入該校歷史系。在校期間,主持「民主沙龍」,組織「當代社會問題研究社」,編輯《新五四》,《燕園風》等民辦刊物,從事校園民主運動。
1989年參與組織八九民運,任「北大學生籌委會」常委,「北京市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常委」,「首都各界愛國維憲聯席會議」召集人,為絕食發起人之一,並曾經擔任「保衛天安門廣場指揮部」副總指揮,六四後在當局全國通緝21名學生領袖名單上名列第一,同年7月2日在北京被捕,關押於秦城監獄。1991年以「反革命宣傳煽動罪」被判4年徒刑。
1993年2月獲釋後繼續在大陸從事政治反對派運動,籌集「互助捐款」資助政治犯家屬,發起公民上書運動,並擔任總部設於紐約的「中國人權」 組織的理事。1995年5月21日再次被捕,並於1996年10月30日以「陰謀顛覆政府罪」被中共當局判刑11年,先後關押於北京半步橋看守所和遼寧錦州監獄。1998年4月19日在國際輿論壓力下提前釋放,被從監獄直接流放到美國。曾三次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。並獲美國民主基金會人權獎,民主教育基金會「傑出民主人士」獎,萬人傑新聞獎等多項獎項。
1998年7月進入哈佛大學,2001年6月10日獲哈佛大學東亞系碩士學位。2008年6月5日獲得哈佛大學歷史系博士學位。2004年8月-2005年4月在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訪問研究,2005年4月-2006年4月起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(UCLA)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,2008年11月-2009年9月為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客座研究員,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為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客座助理教授。同時擔任中國憲政協進會主席,《北京之春》雜誌社社長, 中華學人聯誼會會長,國際組織「亞洲改革與民主聯盟」(ARDA)執委會委員,《新聞自由導報》理事會理事,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評論員,臺灣澄社社員,海外華文作家協會會員,獨立中文作家筆會會員。為北美,港臺多家媒體撰寫專欄。出版有《王丹獄中回憶錄》,《王丹觀點》,《聽風隨筆》,《在梵谷的星空下沉思》,《我異鄉人的身分逐漸清晰》,《我與深夜一起清醒》,《我在寒冷中獨行》,《我們在寫歷史》,《眾弦寂靜時的喧嘩》,《王丹獄中家書》,《不確定的時代》,《穿行在潮濕的記憶中》,《丹程路》,《Chine Le Defi》(法文),《我的青春歲月》,《我在哈佛的日子》,《王丹訪談錄》,《我聽見雨聲》,《王丹看美國的人文與自由》,《在夜雨中素描》等政治及文學等著作二十餘種,曾為臺北市駐市作家,並獲首屆世界華文文學獎詩歌首獎。
...繼續閱讀
留言列表